入夜後的涼意清楚宣告秋天的到來,不過明明是秋高氣爽的好時節,身體卻有點不太對勁:現代人最常見的5種秋燥症狀分別是口角發炎、皮膚乾裂、鼻出血、便秘與哮喘燥咳。中醫解釋,秋燥最容易傷害到肺系統,包括口、鼻、肺臟及皮膚毛細孔等;另外,由於肺和消化系統互為表裡,所以有些人也會出現便秘症狀
年長者、夜貓子 最容易出現秋燥症狀
到了秋天,有人會出現類似感冒的咳嗽現象,但通常只是乾咳且感到口乾舌燥,不會頭痛、喉嚨痛、流鼻涕,就有可能是秋燥引起。有些秋燥患者以為自己只是火氣大,自行服用黃連等苦寒藥,或是猛喝青草茶想要降火,結果燥症沒有消,反倒因為過度寒涼導致腸胃不適。
平時體質偏燥、年紀大、常熬夜、不當飲食的人,比較容易產生秋燥症狀,秋天時,流鼻水、氣喘及咳嗽也更容易被誘發,還有人因為鼻過敏狂打噴嚏,導致鼻黏膜過於脆弱而流鼻血。
身體乾燥缺水也是一大秋燥困擾。建議多攝取水分,預防便秘及口角炎,夏秋換季時勤擦乳液、護唇膏,否則等到冬季出現嚴重脫皮、搔癢或乾裂情形時,再怎麼滋潤補強,效果也有限。
去秋燥性平、滋潤的食物是首選
秋天該吃什麼?平潤的食物最好。例如梨(生吃或蒸熟再吃均可)、百合、玉竹、沙參、石斛、荸薺、枸杞等,可以潤心肺、養胃陰。
解除喉嚨不適,風乾的荸薺有助化痰,還可以潤喉、潤肺;帶有膠質或是質地黏稠的食物也有「潤」的效用,例如銀耳、海帶、山藥、蓮藕、秋葵、菇類、海參、海蜇皮等;《紅樓夢》中提到林黛玉只要每到春分、秋分必患咳嗽,寶釵建議黛玉食用燕窩來治秋燥,中醫師也同意。另外,含有油脂的堅果類,例如芝麻、杏仁、煮熟的花生等,也可以達到滋潤、潤腸消便秘的功效。至於炸烤、辛辣等燥熱的食物則應儘量避免,以免耗傷津液、加重秋燥症狀。
多喝水去秋燥 晨起吃粥健脾胃
想去秋燥必須「養陰」,而「養陰」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。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,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甦醒過來,預防便秘;但是因為人的脾胃「喜溫忌寒」,低於室溫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。建議可喝蜂蜜水,蜂蜜可以潤燥、清熱,有潤肺止咳、潤腸通便、滋潤肌膚的功效,與水調和喝下,既可補充水分,又可以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許多乾燥症狀,還能抗衰老。
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溫熱粥或藥膳粥,可說是養生一大良方,尤其是脾胃虛、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差的人,吃粥有助健脾胃、補中氣。百合粥、銀耳粥、杏仁粥、蓮子粥、堅果粥與芝麻糊等,都是很好的養生早餐。
早睡早起 多做緩慢放鬆的運動
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中醫的養生觀和四季運行之道緊密相繫。秋天應該早睡早起、增加睡眠時間,以斂陰養氣。
此外,秋天氣溫多變化,最好採「洋蔥式穿法」,多準備幾件長短衣褲,依溫度適時增減衣物。在天氣微微有涼意時,先別急著添加厚衣物,而是要讓身體逐漸適應秋天的涼意,藉此鍛鍊身體,以培養抵禦冬季寒氣的能力。起居有度,再做一些聚氣、內斂的運動,例如氣功、太極、瑜伽、散步、健走、慢跑、游泳、打坐、冥想和呼吸吐納等。運動時心情的放鬆,可以帶動身體的放鬆,讓氣血運行順暢、經絡暢通,進一步提升五臟六腑的功能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