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來臨,老婆大人的衣服也越穿越清涼,不過好多不完美的缺陷卻原形畢露,像是掰掰袖、鮪魚肚、雙下巴… (難道我以後要用盡力氣,才能將老婆扛起來了?笑!)因此,最近常督促老婆到公園運動,希望能恢復當年結婚的苗窕模樣,不過她卻抱怨運動後反而對食物更心癢難耐,但又怕吃東西會變更胖。所以,究竟該如何選對時間吃,才能健康又享「瘦」呢?
掌握黃金時間,更有益於減肥?
英國研究顯示,運動後人體代謝變快,如果在30至60分鐘內配合正確飲食,體脂肪不但可減少24%,肌肉量增加6%,更不用擔心令人困擾的發胖問題。相對的,越晚吃東西減重效果越會大打折扣,因為身體肌肉為了分解蛋白,來補充人體缺乏的能量,反而會增加多餘脂肪(難怪老婆的體重直飆,臉圓得像是女兒的熊麻吉一樣,哈!)。
運動前中後,該如何飲食?
1. 運動前:
l 碳水化合物:運動前3至4小時,可選擇碳水化合物的主食,補充身體所需的熱量(約400-500卡) ,像是全麥土司、五穀雜糧飯等。因為它是人體熱量的來源,可助於清洗大腸及降低膽固醇,更有幫助體內廢物排出的作用。
l 腸胃不適者:需避免飲食牛奶,以免產生脹氣、拉肚子等症狀。
2. 運動中:建議可多補充水分,每運動15至20分鐘,可以小口飲用的方式,補充每分鐘乘以10倍的水量,約為150至200毫升(例如:15分鐘x10=150毫升)。
3. 運動後:
l 補充水分:依運動後減少的體重而定,例如:少0.1公斤,則需補充0.1公升的水分。
l 蛋白質飲食:因為蛋白質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,多補充可提高人體新陳代謝,更不用擔心變胖的困擾,例如瘦肉、魚、蛋等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