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健雜誌97期
告別高溫夏天,肌膚保養的措施也要跟著換季!8種錯誤的保溼方法,讓你面子水噹噹:
- 每星期去角質
把去角質的間隔時間拉長一點,反而對皮膚是好事。即使油性皮膚,大約1~2星期去一次角質即可,而本來皮膚就偏乾的人,甚至可拉長時間到一個月做一次。磨砂類的產品先收起來不用,換成比較溫和、刺激性小的酵素類產品(如水果酵素),或是敷泥土類(如海泥、高嶺土)的清潔面膜。
- 只擦化妝水保濕
大多數皮膚科醫生認為,擦化妝水不是保養的必要步驟,只需洗完臉稍微拭乾水分,在臉部還濕潤時,趕快擦上保濕產品,並再上一層乳液或乳霜(依個人膚質而定),就能補充及鎖住水分。如果你還是堅持要擦化妝水,冬天宜選擇不含酒精的產品,且擦完後,趁臉上仍有水分時,趕緊塗上乳液來留住水分,才能達到保濕效果。
- 頻繁噴礦泉噴霧補水
搭飛機或到比較乾燥的地區旅行,甚至平日保養,有人喜歡隨身帶一瓶礦泉噴霧,覺得臉乾時,就拿出來噴一噴,舒緩不適感。可是隨時往臉上噴礦泉水,反而可能吸乾皮膚原有的水分。應該和擦化妝水一樣,噴完之後要趕快擦上乳液或乳霜,保濕效果能維持久一點,就不需要經常一直噴水、補水。
- 天天敷面膜
台灣人瘋面膜的程度,世界無敵,但看在皮膚科醫生及保養專家眼裡,面膜並非創造水嫩皮膚的萬靈丹。應選擇沒有酒精、香料、酸性刺激,成分單純的保濕面膜,一星期敷1~2次加強保養,或有特殊緊急需求時使用。敷面膜的時間也不能太長,約15~20分鐘即可,不要等到整片面膜都乾掉了才拿下來。而面膜拿下後,要記得趕快擦上乳液或乳霜鎖住水分,保濕工作才算大功告成。
- 迷信某種保濕成分
每隔一段時間,保養品市場就會冒出一些火紅的保養成分,被廠商大炒特炒,例如膠原蛋白或玻尿酸。 看在專家眼裡,沒有一種成分是完美的,使用時必須考慮各種保養成分的特性和作用,並搭配「吸水」和「鎖水」的一起使用。選擇保濕產品時,花些時間看成分標示,裡面有效成分多元的,例如一瓶同時含「吸水」和「鎖水」保濕劑,相對比較好。
- 油性、痘痘族不用保濕
皮膚的出油量和角質層的含水量是否充足,沒有絕對的關係,選用適當的保濕產品時,應該觀察皮膚狀況,若全臉都油,就使用較清爽的保濕凝膠;若只是局部容易出油,像T字部位,而兩頰偏乾燥的人,可考膚分區使用清爽保濕凝膠(T字部位),及含油的乳液或乳霜(兩頰或其他乾燥處)來保濕;痘痘族也不是完全不能碰乳液,有時候在治療青春痘時,會造成皮膚變乾燥及脫皮,就可視情況使用乳液加強保濕。
- 疏忽防曬
冬天的太陽和煦,或經常陰天不見陽光,使有些人鬆懈警覺心,自動跳過擦防曬產品這個保養步驟。然而陰天不代表沒有紫外線的威脅,而且忽略防曬會讓皮膚本身的保水能力變差,因此,冬天持續防曬也是保濕的重要一環。出門前,先補擦好防曬乳再出門,確實為皮膚做好防護。
- 依膚質用對保養品
乾性肌膚:可用滋潤型保濕乳液、保濕乳霜、油類產品,如凡士林。
中性肌膚:可用保濕乳液。
外油內乾:可用清爽型保濕乳液。
混合性肌膚:可用清爽型保濕乳液,或分區保養:容易出油的T字部位使用保濕凝露(膠),其他乾燥的部位使用保濕乳液,或更滋潤的乳霜。
油性肌膚:可用保濕噴霧、保濕化妝水、保濕凝露(膠)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