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健雜誌 150 期

梁瓊白這個名字對許多家庭主婦來說應該不陌生,她的食譜書可說是許多新手媽媽的救命寶典。但最近,她出了一本很不一樣的食譜書《癌症療癒樂活美食》,是一本幫癌症病友找回美食的食譜。她補修了健康營養學分,加上原本就有的烹調硬底子功夫,其中也包含了她自身的抗癌歷程。

有著「資深美食家」、「烹調料理達人」的美譽,常在廚房進出的梁瓊白原以為,要是罹癌的話,她應該最有可能得肺癌,未料,人生的劇情急轉直下,兩年前(58歲),乳癌竟先找上門。

很多人聽到罹癌的消息,第一個反應就是「為什麼是我?」梁瓊白也一樣。家裡完全沒有乳癌家族病史,她也自信除了幾年前因壓力過大罹患甲狀腺亢進,一夕爆瘦之外,身體狀況一向不錯,很少出狀況。也因此,當醫生告知她情況不妙,右邊乳房有惡性腫瘤,也就是乳癌時,她的腦子轟轟作響,聽到可能還得開刀將右乳房全部切除,眼淚更是止不住地一直流……。

 「一切發生地太快。最初只是洗澡時在右邊乳房摸到一顆花生米粒大小的顆粒,當時的醫生也認為是良性囊腫,只需定期追蹤,沒想到四個多月後,竟被宣判罹癌,而且還是第二期了,」梁瓊白回憶當時的晴天霹靂,只有印象聽到「嘰哩瓜拉,癌症,嘰哩瓜拉,開刀切除,嘰哩瓜拉,化療」。

不過她仍很快振作起來,安排了治療計劃,包括乳房切除、前哨淋巴腺切片檢查,及六次的化療。她在第一時間就跟工作夥伴宣布她的病情,將所有行政工作提前完成,甚至寫了份遺囑,把所有該交代的事情詳細記錄,好讓自己能專心面對接下來的挑戰。

癌症讓她重新認識美食

第一個挑戰就是化療。30幾年來與鍋鏟碗盤、醬醋油煙為伍、嚐遍各地美食的梁瓊白,終於深刻體會「食之無味」的感覺。

已經很多病友「警告」她,化療期間對食物的反應跟害喜很像,如果懷孕時容易噁心嘔吐,接受化療時也比較容易出現類似症狀。偏偏梁瓊白兩次懷孕都是足足吐到生產時,也因此,化療時的噁心、不適,讓她簡直生不如死。

做完化療出院後,梁瓊白幾乎不能動、不想動、不敢動地躺著,除了暈眩,還有不停翻攪的噁心、反胃。即使肚子餓到咕嚕咕嚕叫,但就是沒力氣起來,也沒有食慾。她的第一次化療,才剛出院沒幾天,又回醫院報到、打營養針。

之後的每次化療,她就乾脆住院幾天,等狀況穩定後再回家。不過梁瓊白也說,即使住院,也是沒有胃口,「雖然知道醫院準備的餐飲一定都是營養又健康,但我看著那些白得不能再白的清湯、食物,實在引不起我的食慾」。

身為大家盛讚的美食家,她感到納悶,要符合少油、少鹽、少糖、少煎炸,難道一定要不好吃嗎?生病已經很可憐了,為什麼還得這樣折磨自己?

她後來學會在住院之前,自己準備一大包泡菜,而且還要加很多醋,或是蘿蔔乾等來刺激食慾。

此外,她也開始研發新的菜單,既能符合醫院要求飲食清淡的原則,又有助開胃。她覺得,一定要先好吃,讓病人吃得下去,才能進一步要求病人吃好。一旦吃好了,才有體力與精力對抗癌細胞。她甚至萌生親自到醫院廚房,教那些廚師們該如何為病人料理的念頭。

要吃蔬菜,她不再用大火炒、非豬油、奶油不香的方式,而改用燜熟,可以儘量多保留些營養素,再加點橄欖油就很好吃。煮湯的話,其實只要簡單用些番茄、玉米、白蘿蔔來熬湯,豐富的顏色能激發食慾,使用天然食材提鮮,減少調味料的使用,兼顧健康與美味。

之前有鄰居朋友聽說蘆筍是很好的抗癌食物,就會煮熟後,直接打成一大壺蘆筍汁給她喝;但沒馬上喝完,放久了顏色會變調,口感也變差。

梁瓊白就稍微改良了一下,加點果汁混著喝,或是自己用橄欖油、檸檬汁、少許糖、海鹽,及一顆切碎的黃金奇異果,用果汁機攪打均勻後,加入一瓶原味優格來調製成少油的素沙拉醬,拿來沾新鮮蘆筍或綠花椰菜等青菜,爽口又開胃。

生病之後,梁瓊白更不想虧待自己,以前她只講究美味,現在她多了養生概念。

真正學會「放輕鬆」

梁瓊白一直都是急性子,每天行程都塞滿滿,如果自認一件事情可以做到90分,她就絕對不會做到89分。也因此,十幾年前,她便曾因壓力過大,而診斷出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。

但她認為那只是精神官能上的失調,她的狀況也只需靠藥物控制就好,因此並不覺得有調整生活步調的必要,忙碌依舊、急躁依舊,壓力也依舊。

這次罹癌,才讓她真正學會「讓自己快樂」、「放慢腳步」。因為就連她的主治醫師都告訴她:「我也不能保證病人是不是一定會或不會復發,但是在那之前幹嘛不過得happy一點呢?」

梁瓊白現在一天的行程絕不超過兩個。採訪當天,梁老師很早就到約定的地點,她說這樣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戶外座位,在採訪前先靜靜休息、欣賞一下風景。

過去她最放不下一雙兒女。去女兒家拜訪,一定會幫她打掃、整理家務,現在則已練就「睜一隻眼,閉一隻眼」的工夫,只要女婿沒抱怨,她也就不過問。對於兒子,她也不會催促他要儘早成家,「等他心智發展成熟後,再來說吧」。

老師悠悠地說,她活了60年,才終於學會如何享受人生。她也常在聚會中,告訴那些比較年輕就罹癌的病友,正因為他們的人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,因此更應該學會開朗、豁達地看待往後的人生。「如果剩下的人生,每天都得活在痛苦、掙扎之中,豈不是太可憐了?」

就連掉髮、乳房被切除這種「女性美」的改變,她也能樂觀面對。

她不像30幾歲的年輕女性那麼在意外表的變化,沒有選擇做乳房重建,而是戴矽膠義乳;化療期間頭髮變稀疏,她就乾脆剃光頭、戴假髮出門。「要不是這場病,我大概也沒機會看到自己光頭的模樣,其實我的頭型還真不錯,如果出家,一定是個好看的尼姑頭,」這就是梁瓊白,開朗,樂觀,堅強地面對生病的事實。

走過治療,歷經兩年多的調養,梁瓊白認為,如果可以選擇,誰都不願意罹癌,因此也不需要多談「感謝癌症讓我學會慈悲」這樣的高調心態。

在她59歲生日那個月,醫生宣告療程告一段落,之後只要定期回診、追蹤就好,聽後她只是想:「好吧,既然沒死,那我就要好好地活,活得健健康康、快快樂樂的。」未來誰也無法預料,唯一能掌握的就是活在當下。

出處: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1441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源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