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健雜誌197

對抗兒童肥胖等文明病,斬斷不健康飲食的糾纏,世界各國正積極推展食農教育,讓孩子重新認識食物的生產歷程,學習飲食倫理、食物價值觀,台灣並沒有缺席。

味覺是一代傳一代的能力,如果孩子不懂得品嚐食物的原味,是父母的疏失。


為了對抗兒童肥胖問題,英、美、日本等國都以食農教育為利器。

英國政府在2003年發起的校園飲食計劃,帶領孩子學習烹飪、農事,重新認識食物並選擇健康的食物。知名型男主廚傑米‧奧利佛也是推動英國飲食革命的重要推手。美國則在2010年將10月份訂為「從農場到學校月」,讓孩子能吃到最新鮮的當季當地食材。鄰近的日本在2005年頒布《食育基本法》,訂定全國性的食育推展計劃。

 

台灣的食農教育也在近幾年萌芽

食農教育包括飲食教育和農事教育,讓孩子從小識得食物的原味,建立健康飲食態度。食農教育不只是自然課的延伸,而是結合飲食倫理、健康飲食、烹飪、營養教育、食品加工、食品安全、味覺訓練、農事體驗,甚至外來種對生態的威脅、農村的面貌、糧食自給率等嚴肅議題。

 

食農教育,讓孩子愛上土地

與土地疏離、不了解食物生產、偏差的飲食價值觀及食品安全,都有賴食農教育力挽狂瀾。對加工食品的偏好、食物浪費、食物價格的認定和肥胖、新陳代謝症候群等文明病,都是因為與土地疏離、缺乏對食物的認識所造成的問題。

 

接近土地才能確保食物安全。

大規模農業要透過大量、長途、長時間的運輸和倉儲,才能到達餐桌,唯有拉近人與土地、食物的距離,才能減少額外的保存、調味或調色等加工程序

 

3大飲食危機,凸顯食農教育迫切性

1.失去飲食文化與倫理,不關心跟自己吃飯的人和吃什麼。
2.
沒有打開味蕾,品嚐不出食物安全與否。
3.
盲目錯誤的飲食行銷。

2大核心,重建食農教育

拉近食物與人的關係,就能改變飲食習慣及價值觀。

1.重建餐桌時光,傳承飲食文化及倫理
2.
重建味覺,讓味蕾成為食安的第一道關卡

味覺記憶會影響一輩子的飲食選擇,「維護健康、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不是政府的把關,而是你的舌頭。

 

發展食農教育4大建議

台灣的食農教育正在萌芽階段,需要務實、可行性高的政策、措施,才能讓食農教育在地化、深耕發展。

1.食農教育納入法源
2.
協助老師連結食農資源,減輕授課壓力
3.
農事體驗掌握就近性、小而美
4.
經驗交流,啟發新作為

 

政府應建立食農教育交流平台,讓目前已在推展食農教育的學校和非營利組織交流經驗、相互學習,在腦力激盪中啟發更多想法。

 

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70010&fullpage=true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源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