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健167期
運動本為改善身心健康,但在求好心切的心態下,往往成為按表操課的公事化行程,忽略了傾聽身體告訴你的訊息。到底身體的這些反應在說什麼?又該如何調整,達到運動最健康的效果?

1運動時放屁

醫師建議,不要怕排氣,應該盡量多走動,一天走個5000步,也有助於改善腸胃蠕動,減少氣體堆積,排氣情形就會改善。而容易引起腹脹的食物,例如地瓜、芋頭、汽水與豆類食品等,容易引起排氣,運動前應盡量避免食用。

2跑步時腹部絞痛

運動時會感覺肚子痛,一般在醫學上被認為可能是橫隔膜抽筋,常發生在跑步者身上。通常腹痛發生時間短暫,建議當下先停止運動,進行緩慢且深長的呼吸,並輕柔地用掌心按摩疼痛部位,放鬆橫膈膜,疼痛感應會漸減

3 重量訓練時,肌肉發抖

做過重量訓練的人,都曾有過肌肉顫抖的經驗,最常發生於手部與腹部。其實身體在告訴你:肌肉已經開始疲勞了。建議在重量訓練時,中間要稍作休息。如果開始發抖,就應停止。若仍勉強繼續做,恐將導致肌肉受傷,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

4有氧舞蹈時,小腿抽筋、關節喀喀作響

運動時的抽筋,就像一把錐子勾進肉般難以忍受。暖身不夠是常見的原因。或者因為身體電解質不平衡,也會導致抽筋。當下應停止運動,補充水分與電解質飲料,輕輕按摩抽筋部位,切勿硬扳,以防受傷

5跑到一半,天旋地轉

運動時血糖會慢慢下降,若脂肪酸還來不及變成能量時,就會產生頭暈現象,尤其糖尿病患者,血糖調控並不穩定,建議運動前一定要吃點東西。

6騎腳踏車,膝蓋疼痛

自行車運動近年來在台灣相當熱門,但此類動作大多訓練膝蓋外側的力量居多,久了之後變成外側肌較為有力,反而股四頭肌不平均,膝蓋骨逐漸外偏,嚴重者發炎腫脹,造成髕骨軟化症,連上下樓梯都會痛。

雖然大部份的疼痛休息就可緩解,但若持續疼痛,不排除為膝蓋關節急性期發炎的可能,應盡早治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源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