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健雜誌 154 期

老爸老媽退休後,愈來愈不愛動,加速肌力流失, 其實只要用對方法,還是可以讓父母願意出門動動身體,維持健康,例如:為他們計劃一趟旅行。

重點是,成年子女要能協助父母,打破習以為常的錯誤觀念。

迷思1:我天天在家擦地、種花除草,運動量夠了。

正解:勞動不等於運動

很多父母喜歡用做家事有動到身體來「搪塞」成年子女,表示自己天天有在運動。
其實,要達到健康的效果必須有足夠的運動量和強度,要做到「有點累又不會太累」、「微微出汗、微喘但不致喘到說不出話來」。

如果爸媽還是執意有家務勞動就足夠,那就協助他們「把適當的勞動改成運動,」台大骨科兼任主治醫師、龍合骨科診所院長游敬倫舉例,有個婆婆種菜種得全身痠痛,如果是以前,他會建議婆婆不要再種菜了,但很多長輩一旦沒事可做,會認為自己是沒有用的人,愈來愈不快樂,所以現在他改建議婆婆把種菜面積縮小,並告訴她從客廳走到菜園過程就是腿力訓練、手在撥動是在訓練手力、抓蟲是訓練指力、蹲下時記得姿勢要正確、搬東西時記得蹲下或屈膝而不要直接騰空彎腰搬、站起來走路時要收小腹,並且大口呼吸新鮮空氣。

果然,一段時間之後,婆婆不再犯痠痛,精神更好,還把自己種的沒有農藥的菜拿來送給游敬倫。

迷思2:膝蓋不好,儘量少動,不然會惡化。

正解:正確且適當地動,反而對膝關節有幫助。

固定運動,可刺激關節液的增生,如果整天坐著不動,基於「用進廢退」原則,症狀恐怕會更惡化。

骨科醫師建議有關節疼痛的長輩可以選擇健走、游泳或這幾年很夯的水中運動,在比較淺的水中走路、扭腰擺臀,因為水阻力大,更能強化肌力、耐力、平衡與柔軟度,強化核心肌群。總之,在水中,全身的肌肉都運動到了。

迷思3:很多運動都要花錢,還是省一省吧。

正解:現在有很多免費的社區資源或健康促進活動,不妨多多利用。

只要留心蒐集,住家附近的社區活動中心、社區大學或民間福利機構,通常有很多針對長輩開設的課程或活動,有些甚至免費。

這當中,有個重要關鍵是,成年子女是否願意踢上臨門一腳。長年在社區經營老人健康促進活動的林依瑩發現,子女或同儕的陪伴很重要。

有些父母年紀漸長,對陌生的團體會更怯步,如果去了之後沒人理或缺乏熱絡照應,可能去一次就不想再去,如果一開始有人陪著參加一、兩次,等父母逐漸融入之後,子女就可慢慢放手。

迷思4:年紀大了慢慢就會生病,去外面走走萬一不小心跌倒、眼睛看不清楚……反而危險。

正解:年紀大未必等於不健康、生病,但如果愈來愈不動,退化的速度,恐怕愈來愈快。

國健局在2009年進行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,僅四成的老年人參與志願性社會服務工作或各類社團活動,社會參與率頗低。還有個針對社區健康促進的研究發現,社區老人存在某些迷思,像是「老人生病是正常且無法避免」、「健康促進活動對老年人而言是看不到未來的」,因而不主動參與各種健康促進活動。

如果父母還是這樣想,建議子女可以舉「不老騎士」的例子打氣一番,不僅高齡80的爺爺都可騎著重型機車環島旅行,還有一位長者退休後,看到弘道基金會舉辦騎車環島的訊息,心想既然專為老人舉辦的,應該沒問題,即使女兒拿出10萬建議他出國玩他也不要,只因為他認為住在台灣的每個老人都應該挑戰一次環島。真相是,這些高齡長者愈活愈健康、快活。

還等什麼呢,現在,就陪老爸老媽出去動動吧。

全文: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26671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源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