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健雜誌204

1950年,台灣十大死因前幾名分別是感染性腸胃炎、肺炎、結核病、週產期病況,50年後,十大死因前五名變成癌症、心臟病、腦中風、肺炎與糖尿病等,與已開發國家類似,主要死因以慢性病與癌症為主,這些疾病發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就是「老化

然而,慢性病最大的威脅並不僅止於疾病本身,而是對於生活品質與長期生活功能的影響。內涵是考量該慢性疾病所造成的死亡,或是導致失能而無法以完全健康的狀態生活

慢性病罹病年齡成關鍵

無可諱言,大多數失能都是因為疾病影響,所以在中年期會推動一連串疾病預防保健,然而,根據全世界觀察發現,在快速高齡化的世界,無論我們做了多少努力,或有能力延後疾病發病年齡,但對於完全減少慢性病的發生似乎是無能為力,也就是說,每個人在老後或多或少會帶著幾個慢性病度日

慢性病的一大特色是,發生後不會馬上危及生活品質或生命,而是要累積一段時間才會造成相關影響,所以罹病年齡變成重要關鍵。倘若一個人年逾70歲時罹患糖尿病,可以想見糖尿病的疾病診斷對於他的生命或是生活的影響,應該遠不及40歲就罹患糖尿病的人。

過去,我國的醫療體系建置以發展急重症醫療、提升民眾健康照護的可近性,並以發展全民共同分攤的社會保險為目標,希望讓人民不要因病而窮、或因窮而病

然而,隨著健保進入快速擴張期,醫療院所面臨戰國時代,各種醫療專科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,專業化服務把老年人的各項退化症狀與疾病,變成一個個專科醫療服務,老人醫療服務變得高度片斷化,而醫療資源的耗用也隨之節節高升

「器官疾病醫療服務體系」成過去

由於高齡者的健康特質迥異於青壯年族群,健康的維護與疾病的治療都有全新思維,醫療服務模式的選擇也將有所差異:

●充分理解不同生命歷程中健康的特性,選擇正確的策略

●從中年期養成預防失能與失智的生活方式

●健康照護須兼顧疾病、身心功能與照護資源

創立以長者長遠健康照護成果為目標的醫療體系,且要兼顧衛政與社政的服務,需以持續性健康管理的方式,推動落實社區與居家作為長者的照顧場域;要破除以急重症醫療為主體的管理模式,並建立以慢性病為主體的健康管理模式,將長者需要的醫療服務與照顧服務一次到位、無縫整合,才是當務之急。

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70719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源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