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健雜誌198

太極拳在中國已有千年歷史,常被視為公園裡的老人活動,近來卻躍上國際,成為科學化醫療處方,除了被證實能預防兒童氣喘,還能防止跌倒、改善疼痛、關節炎及巴金森氏症步態不穩等,輔助治療效果不錯,有些歐美醫院已把太極拳當成正式復健項目。

以西方醫學檢視太極拳

李福忠教授最近受邀來台演講,他認為太極精髓在於中心穩固不動、利用關節力量挪移身體,對於肌肉緊張的巴金森氏症病人有緩解效果,而且連動作、呼吸、心念也必須專注,訓練手眼協調能力,所以能改善巴金森氏症步態不穩的副作用。

此外,太極拳還能提升心肺功能和肌力,對心血管疾病的人大有幫助。「太極拳是中等強度運動,不受場地限制、容易持續練習,是心血管疾病很好的復健運動」。太極拳也能緩解關節炎的慢性疼痛

太極拳,All in one的全方位運動

太極拳結合了心肺耐力、肌肉鍛鍊、累進時間和強度,是少見的全方位運動,而且無年齡限制,「到90歲都可練。」以腦科學來看,太極拳把動作變慢,細膩拆解了運動的軌跡,也因此每個動作要心念集中,讓大腦重新思考組合動作協調。

練太極拳其實在練腦」汪漢澄說,有些疾病如巴金森氏症是大腦某部份細胞毀損了,因此出現動作障礙,但太極拳能活化僅存的腦細胞、激發更多潛能

太極初入門的叮嚀

不論哪一門派,目前一般醫療復健多半採用改良過的簡化太極拳,約莫810招,雖然招式不大一樣,效果都不錯。唯一要注意的是強度,最好量力而為、不要勉強。研究太極拳、本身也練習多年的藍青醫師建議,從鬆柔、功操、拉筋及單式開始,循序漸進

何宗融也提醒,練太極拳不要追求難度,「練習時不必和所有人蹲在同一平面上,」他認為斟酌個人的能力,做到可以做的就好,如果練完隔天精疲力盡,表示前一天運動量或時間超過,要調整,「你不是要當格鬥選手,而是運動健身」何宗融提醒,除了不要逞強,練習太極拳前後一定要練舒展動作暖身、熱身,才不易受傷。

太極拳,融入生活中的復健

孫維仁提到,健康是永續的生活型態,融入生活中的運動才能持久。太極拳並非傳奇、神話,並不會立刻讓疾病消失不見,但是,它卻能讓你在面對病痛的時候,保有最優雅從容的姿態。

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7011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源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