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健雜誌189

知名教養專家盧蘇偉遇到許多父母抱怨,家中有難以駕馭的「刺蝟少年」,問他有什麼技巧「搞定」孩子?

 

盧蘇偉和21歲的兒子盧蘇士,父子一動一靜,個性和想法迴然不同,卻少有衝突,是如何辦到的?

 

盧蘇偉說,盧蘇士從小到大個性慢條斯理,一開始他直催「快點!」但兒子對他說「爸爸,你不要那麼緊張嘛。」後來他轉念,對啊!我們沒有理由去改變孩子原來的特質。慢有時是缺點,比如考試作答時思考較久,甚至寫不完;但也有優勢,如思維縝密、做事謹慎。個性急有急的缺點,神經容易繃得比較緊,身體比較容易出狀況。

 

「不要企圖改變孩子,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尊重他原來的特質,」盧蘇偉認為,要學習放下想改變對方的想法,練習用「了解」和「賞識」,欣賞孩子的獨特。

 

沒有不可以教的孩子,只是我們沒有用對方法;沒有叛逆的孩子,只有不被了解和賞識的小孩。

 

父母真的要忍住,「不管教」孩子?

盧蘇偉說,他絕對不跟孩子講「你這是什麼態度?有種就再講一遍!」基於對人性的了解,被罵的孩子絕對會再講一遍,特別是在厭煩、氣憤的情境下和孩子互動,父母的負面態度只會引發孩子更負面的反彈。

 

盧蘇偉相信,很多孩子在情緒下的反應都是無心的,只是用一種很獨特的方式跟父母表達他現在很不舒服,建議可用「向孩子請教」的方式,讓他們不設防說出心裡話。例如,跟孩子講「謝謝你用這種方式,讓我知道你很不愉快,我有沒有榮幸多知道一點?」孩子因為你給了他空間和時間陳述,比較容易聽進去,而有意願和父母互動。

 

最好的管教,是信任孩子有能力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。

5月北捷青年殺人事件,7月一位17歲少女手刃3歲妹妹。盧蘇偉觀察,一個缺乏愛與被愛經驗的孩子,和家人沒有深層的情感互動,可能讓孩子偏執的想法愈加偏激,沒有被真正愛過的生命,也沒有能力愛人。

 

一個家真正重要的,除了金錢和資源的供給,更重要的是「愛」和「情」的投資和經營。「別小看和孩子一起洗澡、玩積木或塗鴉,孩子長大之後,親情的記憶都是這些瑣碎不起眼的小事。生命是個經歷,我們身為父母的角色,花錢省了許多事,也跳過了許多生命的經歷,親子會留下許多空白。」生命像本存摺,我們只能提領自己曾經存入的經驗。

 

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形式的照顧,更需要父母在陪伴成長的過程裡,學習「愛人」與「被愛」。

 

孩子很快就會長大,父母也慢慢從教養的角色退場,學習做成年孩子的父母,親密但不過度依賴孩子,站離他們遠一點,為獨立展翅預做準備。

 

版權所有,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。
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uuid=762d96df-5630-4967-9760-6f54022ff6c9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源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